杨鸿文

目录·人物简介
·主讲课程&实验教学
·教学研究&获奖
·学术研究课题&论文
·幽默语录





   
人物简介
  杨鸿文,1964年生于甘肃省岷县,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87年硕士毕业于北邮无线系。1988年起在北邮任教。其间于1996-1997在法国ENST-P进修移动通信。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原理》课程负责人,通信基础实验室主任,校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IEICE会员。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邮电大学先进个人。

  长期从事无线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科研经历包括数字微波、无线寻呼、移动通信等,承担或参与了包括973、863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及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长年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邮电高校学报》、《信号处理》、《清华大学学报》、《上海交大学报》、《应用科学学报》等的审稿人。

  近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检索2篇;参编或主编的教材著作包括《cdma2000技术》(第三作者),《卫星通信系统与技术》(第2作者),《通信原理习题集》(第一作者),译著《无线通信原理》(第一译著)。
  
  主要研究领域:无线通信。

主讲课程&实验教学
  通信原理I、通信原理II、卫星通信、扩频通信、无线通信原理、通信原理实验、实习讲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教学研究&获奖
  主持院级教改项目“通信原理优秀课程建设”(2003-2004)
  主持院级教改项目“通信原理II教学法研究”(2004-2005)
  主持校级教改项目“通信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1998-2002)
  在北京市教改项目“《现代通信与全程全网教学平台》的优化设计与实现”(2005-2007)中主持无线部分
  在北京市教改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5-2007)中主持通信原理部分

  200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名师”奖
  2007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教书育人”奖
  200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师德先进个人”
  2004年:“通信原理课程建设与改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
  2004年:“通信原理课程建设”获北京邮电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通信原理”课程组获电信工程学院先进集体
  2002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教学先进个人”

学术研究课题&论文
 研究课题
 “基于ACK的自适应异步混合ARQ技术”,国家863课题,2001-2003,主持
 “基于OFDM的AMC及HARQ技术”,华为合作课题,2001-2002,主持
 “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理论和高性能软件”,国家973课题,1999-2002,主研人
 “cdma2000关键技术”,国际合作(美国Qulacomm),2005-2006,主研人
 “LDPC码及其变型的研究”,国际合作(美国VIA-Telcom),2005-2006,主持。
 
 学术论文
 Improved Log-MAP decoding algorithm for turbo-like codes,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Vol.10,No.3,第二作者,2006年
 Capacity of fading channels with Quantized channel side information,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Vol.E89-B,No.2,第二作者,2006年
 一种基于ACK的多用户分组调度方法,《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4年
 一种新的基于快速功控的多普勒估计,《通信学报》,第二作者,2003年
 有限长度编码的误比特率性能极限,《通信学报》,第一作者,2001年

幽默语录
  中秋节那天,八戒向嫦娥表白,期待回音。为了浪漫一点,嫦娥就向八戒扔月饼--甜馅儿的代表“0”,咸馅儿的代表“1”。于是八戒捡起来便吃,吃一口记一个数,吃一口记一个(忽略地月之间传输信道噪声的干扰)。结果八戒把吃完月饼代表的信息对照解码的书籍一一翻译,翻译出来的码字是“月饼有毒”。
  
  古代的时候,电话的线路都是专用的,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和另一部通话。后来发展起来,电话线都汇接到一个端局,实现了电话之间的互通。不过连接是通过专人手动实现的,负责将来电线路所需要的目的线路手动连接起来。也就是电影里面一个屋子里面把电话线插来插去的人!这种“专业人士”被称作“operator”,也就是现在的运营商!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