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3.0


   

   搜狐成立至今十多年来,先后经历搜狐1.0和搜狐2.0两个阶段。其中,搜狐1.0的表现是全面领先的新闻、财经、娱乐、体育、汽车以及奥运资讯;而在搜狐2.0阶段,搜狐用户在门户矩阵内的搜狐、C h in aR en、焦点房地产网、17173等网站的社区和论坛中交流汇聚,形成互联网最有黏性的中文社区。

  “搜狐博客的崛起,就是一个传统2.0的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会觉得上网可以把博客作为上网的入口,以后上网是个人门户。这将会是一个从量到质的变化。”张朝阳表示。

  “搜狐3.0并非传统意义上的w eb3.0,搜狐的3.0是建立在矩阵门户基础之上的,可以用博客来整合成一个个人门户,这其中的资源包括搜狗、17173、焦点网、ch in a ren等其他域名。”张朝阳继而解释说,

  “搜狐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以后上网不用再去别的网站了,搜狐可以形成一个绝对的个人门户。”

  在谈到搜狐3.0与w eb3.0的差别时,张朝阳说:“搜狐3.0并非w eb3.0,业界对于w eb3.0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互联网的发展肯定是社区和搜索,搜狐的3.0应该是可以给传统的w eb3.0模式提供一个样板间的。在搜狐3.0中,完全是你的空间、你的地盘,由你做主。博客在以前是文字爱好者的地盘,而搜狐的博客把它重新定义,它不再是写文字的地方,而是个人空间。到了搜狐博客,不仅写东西、上传视频、听音乐,还可以看新闻、上同学录。”

  据了解,搜狐3.0的口号是让用户在搜狐玩得高兴,流连忘返,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盈利模式。据张朝阳介绍,以后用户黏性增大后,搜狐可以推出休闲游戏、类似于QQ秀等收费模式。“未来,搜狐3.0发展好了后,搜狐的盈利模式也会迎来变化,广告可能会占到2/3,而剩下的则都是新盈利模式带来的收入。”张朝阳说。

  博客的搜狐力量

  与此次搜狐3.0推出的同时,是7月21日第二届搜狐博客大会的盛大召开。张朝阳曾表示,每年搜狐都会有一个大的活动,而现在的年度大活动不再像从前那样以市场策划为表现,而是以重大产品的发布取而代之。而这,恰恰反映出搜狐从品牌驱动向技术和产品驱动的转型。当然本届搜狐博客大会的主角就是以搜狐博客为入口的搜狐3.0,它将以搜狐通行证和小纸条为沟通方式,将搜狐用户体验全面提升。并通过通行证整合搜狐矩阵所有产品,包括1.0和2.0的产品和内容以及网络视频产品和搜狐博客2007“声·色”版,使搜狐矩阵用户能够通过小纸条随时随地沟通。

  “谁说博客不需要技术,博客的技术含量很高!”

  张朝阳介绍:“目前搜狐的博客数量从一年前的300万涨到目前1100万,预计明年初将突破2000万大关。搜狐3.0将引导用户建立自己的个人空间,拥有搜狐任何产品的账号经过激活后,便可随心所欲在搜狐博客上建立个性化的个人世界。搜狐的博客功能不怕竞争对手模仿,因为模仿只能学其形不能学其神,像新推出的小纸条功能,是基于W eb端的聊天工具,无需下载、安装,只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用户之间沟通。”

  作为打通门户矩阵的最重要产品,搜狐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与竞争对手像新浪等,形成了根本的区别。据称,在搜狐博客中不仅有主要的用户发表文章功能,还有音乐盒、视频插入、小纸条、RSS订阅、标签订阅以及自定义页面等功能,使博客的应用更加丰富,并已经形成了个人娱乐空间的概念。而用户登录搜狐网的所有子网站后,通行证都会一直跟随着用户,如果想访问搜狐的其他内容,直接通过通行证即可方便到达。

  张朝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大心愿就是网民上网时首先登录的就是搜狐博客。在他看来,个人空间和搜索引擎是互联网发展最鲜明的趋势,今后被设置为浏览器首页的或许就是每个网民的个人空间了。

  张朝阳强调,目前搜狐已经进入全面战略反攻阶段。在他看来,这场反攻战用不了太久的时间。“从7月开始算起,7、8、9三个月吧。”张朝阳称,“通过搜狐3.0的推出和一系列的市场活动,能够让搜狐产品获得一个广泛的认知,提升现在博客空间的注册量,提升包括新闻、财经、娱乐等在内的搜狐各个频道的用户使用率,等到了9月份,这场反攻战役就会结束,到时候我们再来清点战果吧,应该说会有比较好的成就。”

  张朝阳认为:“搜狐的转型效果将在一年之后全面显示出来。经过三年多的开拓和积累,搜狐3.0已经全面落成。搜狐3.0的落成,标志着以技术和产品驱动的搜狐正在全面崛起。随着搜狐3.0在网民的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搜狐正在迎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而又稳健的发展阶段。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中国网民的数量将达到5亿,届时,搜狐将为大多数网民提供最主流的互联网服务,并成为中国最强大的两到三家互联网公司之一。”
   

自定义分类:
网络web
 
贡献者:
ILIKEC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