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信息协议

目录·历史
·运作原理
·RIP封包格式
·版本
·分层











本篇文章主要是关于IPv4和IPv6上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介绍.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内部网关协议(IGP).IGP是在内部网络上使用的路由协议(在少数情形下,也可以用于连接到因特网的网络),它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换信息让路由器动态的适应网络连接的变化,这些信息包括每个路由器可以到达哪些网络,这些网络有多远等.
虽然RIP仍然经常的被使用,但大多数人认为它将会而且正在被诸如OSPF和IS-IS这样的路由协议所取代.当然,我们也看到EIGRP, 一种和RIP属于同一基本协议类(目的向量路由协议)但更具适应性的路由协议,也得到了一些使用.



历史

RIP所使用的路由算法是Bellman-Ford算法.这种算法最早被用于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在1969年,当时是作为ARPANET的初始路由算法.
RIP是由网关信息协议(Xerox Parc的用于互联网工作的PARC通用数据包协议簇的一部分)发展过来的,可以说网关信息协议是RIP的最早的版本.后来的一个版本才被命名为路由信息协议,是Xerox网络服务协议簇的一部分.

运作原理


RIP封包格式


0 1 2 3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command (1) | version (1) | must be zero (2) |
+---------------+---------------+-------------------------------+
| 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 (2) | must be zero (2) |
+-------------------------------+-------------------------------+
| IP address (4) |
+---------------------------------------------------------------+
| must be zero (4) |
+---------------------------------------------------------------+
| must be zero (4) |
+---------------------------------------------------------------+
| metric (4) |
+---------------------------------------------------------------+


版本

目前RIP共有三个版本,RIPv1, RIPv2, RIPng。
RIPv1使用classful路由,定义在[RFC 1508]中。在它的路由更新(Routing Updates)中并不带有子网络的资讯,因此它无法支援可变长度的子网络遮罩。这个限制造成在RIPv1的网络中,在同级网络下无法使用不同的子网络遮罩。换句话说,在同一个网络下所有的子网络数目都是相同的。另外,它也不支援对路由过程时的认证,使得RIPv1有一些轻微的弱点,有机会遭受到可能的攻击。
为了修正RIPv1的缺陷,RIPv2在1994年被提出,将子网络的资讯包含在内,透过这样的方式提供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不过对于最大节点数15的这个限制仍然被保留着。另外针对安全性的问题,RIPv2也提供一套方法,未透过加密来达到认证的效果。而之后[RFC 2082]也定义了利用MD5来达到认证的方法。
RIPv2的相关规定在[RFC 2453] or STD56。
RIPng则被定义在[RFC 2080],主要是针对IPv6做一些延伸的规范。

分层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网络层(Internet Layer)、链路层(Link Layer)。




自定义分类:
互联网标准网际协议
 
贡献者:
itisac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