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泡沫

目录·泡沫出现前
·泡沫形成
·股价腾飞
·自由花费
·力量削弱
·余波
·香港
·著名dot-com公司列表








互联网泡沫(又称科网泡沫或dot-com泡沫)指自1997年至2001年间,在欧美及亚洲多个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与科技及新兴的互联网相关企业股价高速上升的事件。在高速上升的股价,投资者的投机活动及风险基金的支持下,造成一个繁盛的环境,令部份新兴企业一度超越传统企业。这段期间的标记是大量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企业诞生,及其后的倒闭。科网泡沫的爆破,令世界多个国家在2000年代初期出现经济衰退。



泡沫出现前

1994年,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的出现,令互联网开始引起公众注意。1996年,对大部份美国的上市公司而言,一个公开的网站已成为必需品。初期人们只看见互联网具有免费出版及即时世界性资讯等特性,但逐渐人们开始适应了网上的双向通讯,并开启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直接商务(电子商务)及全球性的即时群组通讯。这些概念迷住了不少年轻的人才,他们认为这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商业模式将会兴起,并期望成为首批以新模式赚到钱的人。
这种可以低价在短时间接触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人士、向他们销售及通讯的技术,令传统商业信条包括广告业、邮购销售、顾客关系管理等因而改变。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最佳媒介,它可以即时把买家与卖家、宣传商与顾客以低成本联系起来。互联网带来了各种在数年前仍然不可能的新商业模式,并引来风险基金的投资。
在泡沫形成的初期,3个主要科技行业因此而得益,包括互联网网络基建(如WorldCom [1]),互联网工具软件(如Netscape,1995年12月首次公开招股 [2]),及入门网站(如雅虎,1996年4月首次公开招股 [3])。

泡沫形成


股价腾飞


自由花费


力量削弱


余波

2000年1月11日,科网投资者喜爱的拨号上网供应商先锋AOL,收购世界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在两年内,由于意见不合,两位促成收购的行政总裁先后离任,2003年10月,AOL时代华纳把其名字的“AOL”除去。这宗具代表性的收购,证明以新经济挑战旧经济的结果,是旧经济仍可继续生存下去,而当初的乐观则逐渐消失,分析员则重新以传统商业思考方式判断。
多间通讯公司因扩张计划而做成大额的负债,需把其资产变卖甚至宣布清盘。当中最大规模的WorldCom则被发现以会计方式夸大其利润以10亿美元计。事件揭发后,其股票价格大跌,短短数日后需申请清盘,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清盘案。其他例子有NorthPoint Communications、Global Crossing、JDS Uniphase、XO Communications及Covad Communications。市场对高速互联网的需求最终没有实现,部份更成为所谓的暗纤,即不会燃亮的光纤。分析员估计在未来数十年,仍只有数个百分比的暗纤会被使用。
dot-com公司一间接一间的耗尽资金,并被收购或清盘,域名则被原旧经济的竞争对手或域名投资者购入。部份公司则被控不诚实误用股东的资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大型投资机构包括花旗集团及美林罚款数百万美元,以惩罚它们误导投资者。支援性行业如广告及运输业亦需缩减其营运规模,以面对下跌的需求。只有少部份dot-com公司,如Amazon.com及eBay在最后生存下来。

香港

香港在1999年至2000年亦曾兴起过科网泡沫,在此段期间,大量互联网相关企业创办,部份亦成功上市。2000年2月,富商李嘉诚亦加入热潮,创办Tom.com在创业板上市,吸引不少散户认购股份。其后,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数码动力成功收购拥有香港主要电话网络的香港电讯,在2000年8月合并成为电讯盈科,令科网企业的股价达致高峰。
高峰过后,许多科网企业由于业务表现不理想,股价便大幅下跌,电讯盈科的股价由高位下跌超过90%。

著名dot-com公司列表


Amazon.com(亚马逊)
Boo.com
eBay
eToys:破产
Excite@Home
Freeinternet.com - 美国第5大ISP,在2000年破产[4][5]
Google:在泡沫爆破后仍能成功进行首次公开招股
Kozmo.com
Kibu.com
Netflix
PayPal (现为eBay附属公司)
Pets.com:破产
Priceline.com
Webvan:破产
WorldCom:因会计丑闻而停业,其后被收购
Yahoo!(雅虎)
Clarent 冠远 VOIP 专业不在台湾上市,直接跳Nasdaq上市,因为做帐问题下市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