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目录·一、历史沿革
·二、学校现状
·三、院系设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两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合并组建,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一、历史沿革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的前身是1986年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机械工业管理专科学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机械工业管理学院,隶属机械工业部,1990年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1999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第四机械工业部1915所举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电子工业部。1997年与电子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成人电子工业学院合并。2000年划转北京市管理。2000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新世纪初,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北京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首都机电行业和信息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决定。2003年8月21日,正式启动组建工作;2004年5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批准筹建;2008年3月27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批准正式设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二、学校现状
  1. 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清河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清河校区、金台路校区、酒仙桥校区和昌平校区(非学校产权)等6个校区,占地499.7亩(市政府已批准学校新征土地1,226.7亩,规划建设新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新校区建筑面积42.3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0.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7.1万平方米,室内外运动场地6.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4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6亿元。现有3个校级实验(实习)中心,5个院级实验教学中心,本科教学实验室23个,教学用计算机4,870台;图书122.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7.9万册,中外文期刊1,783份,数据库34种,声像资料3,907件;“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覆盖全校,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135个。
  现有部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建设学科12个,其中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重点建设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和科研基地7个,其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2. 队伍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9人、其中专任教师77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104人、副高级职称244人、高级职称占45%;硕士及以上学位523人、占68%,其中博士学位149人、占专任教师19.3%;硕士生导师13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9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学术创新团队5个、优秀教学团队1个、拔尖创新人才5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6人。
  3. 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779人,其中硕士生555人、本科生11,224人;成教学生4,956人。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9个学院和体育部,以及研究生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机构。
  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覆盖工、管、理、经、文等学科门类,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6个。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覆盖二级学科7个)、其他二级学科硕士点12个,共计二级学科硕士点19个,覆盖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现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和教学研究,近三年完成和在研教学改革与高教研究项目337项、其中部市级项目27项,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5门、北京市精品教材12部等成果,出版教材67部。
  4. 科学研究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已在电子信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水平,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近三年,科研总经费1.26亿元,新增科研项目822项、其中国家级和部市级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6项,获省部级及行业以上科技奖励17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60项,发表论文2,212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305篇,出版专著39部。
  5. 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涌现出一批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年来被评选为市级及以上各类骨干和获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121人次。
  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涌现出北京市先进集体54个、优秀个人310人。现有学术文化、创新实践、文体和公益等各类学生社团43个,正式会员4,200人。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以及文化、体育、艺术比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屡创佳绩,近三年在全国及北京市各类学科科技及文体竞赛获奖1,097人次。学校2005年被评为“首都学生军训先进单位”,2006年、2007年被评为“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6. 国际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与日本福井大学、爱尔兰格利菲斯都柏林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德国耶拿应用技术大学、韩国京畿工业大学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1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科研、互访讲学、干部考察培训、英语教师和双语教师学习进修、互派本科生,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等交流活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学校办学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学术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院系设置
  1.机电工程学院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车辆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学校重点专业。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还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师63 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73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25人,占教师比例39.7 %,硕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 90.5 %。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科技拔尖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市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名,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学院有教学实验中心,设有机电测控、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力学与材料实验室,有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设备总值达到7000余万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学院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近五年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精品课程2门,市级精品教材3部;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 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北京市教委课题 45项,横向科研课题65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 项,二等奖 4项、三等奖 3项;在各类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25 篇,进入国际三大检索46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40余部。
  学院与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的相关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每年选派高年级学生赴上述高校进行学习。
  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学院办公室电话:010-82426906,82427149
  2.光电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光机电一体化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三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4个系,以及信息微系统研究所和电子测量技术、精密测试与仪器、光信息技术3个研究室。本学院与机电工程学院共建的机电系统测控实验室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院有精密机械与测试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电子线路、激光与光电技术、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光通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等多个实验室,拥有大量技术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近年来,学院参与或独立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及研究成果,获批北京市人才强教学术创新团队一个;承接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和北京市基金项目20余项,以及横向项目7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到款额100余万元,发表论文数百篇。本学院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23人,高级职称占师资队伍比例为68%;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2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教师比例的88%;中青年教师42人,占教师总数的84%。教师中有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享受政府特贴2人。
  学院办公室电话:010-64884696;010-82426915
  3.计算机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教研室、专业基础部等四个教研机构;教学实验室有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室、EDA/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集群机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有计算机开放系统实验室(校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研究室等。
  该学院设立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该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招收该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软件工程专业为北京市级骨干建设专业。
  该学院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师、教辅人员63人。教师、教辅人员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职务)12人、副高级职称17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教辅人员比例为46%。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另有在读博士4人),硕士学位的26人,博士、硕士占教师、教辅人员比例为58.7%。学院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北京市高教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总工会授予的爱国立功标兵等,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该学院教师撰写出版计算机类教材多本,其中有教材分别获全国工科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二等奖、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类专业优秀教材一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等。
  该学院近年来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目前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均达到国内高校的较好水平。近年来,该学院的科研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中科研项目总经费287万,其中国家科学自然基金(含子项)8项,863课题(含子项)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软件著作权7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248篇,其中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99篇,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9篇,三大检索论文34篇,出版专著2部,出版教材15本。
  该学院的办学特色体现在: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注重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及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重视开展学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科技社团,开展学生科技活动;重视教学过程管理,重视教学质量管理,重视教学规范管理,保证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该学院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历年来,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高;学生考研率和考研质量较高;毕业学生中已有一批学生有所成就或成就显著。
  学院办公室电话:64884706
  4.自动化学院下设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行政单位。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设有控制工程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室、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是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计16个专业实验室。学院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三个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现有教工74人,专任教师6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1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50.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硕士学位28人,硕士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0.8%;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7%。近年来,本院有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名教师获北京市优秀***员称号;3名教师获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称号;1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称号。
  近几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70余篇。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2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
  学院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下设的16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全面开放,并于2004年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实验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电子类设计竞赛,累计获各类一等奖17个,二等奖及三等奖共47个。
  学院办公电话:010-82426920
  5.经济管理学院跨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设有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6个本科专业。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工程硕士等5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和1个工程硕士专业硕士授权学科。学院下设会计系、企业管理系、营销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财务与投资系,学院设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会计、财务与投资、企业管理、营销管理、经济与贸易、实验经济学、知识管理等7个实验室,建立了8个专业实习基地,拥有藏书丰富的专业资料室。经济管理学院具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8人、教辅人员 2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1人,占教师比例为2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85人,占教师比例为87%,教师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36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比例为49%。学院与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大学签署了2+2模式的合作办学协议,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签署了举办了国际商务硕士课程班(本硕连读)的协议。
  学院教师中拥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津贴专家、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拔尖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政府顾问、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证券投资专家、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注册会计师,他们分别在计量经济、科技管理、证券投资、质量管理、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企业成长、并购和财务会计教学与科研领域颇有建树,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学院拥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拥有北京市教委知识管理研究学术创新团队,拥有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承担了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专项建设任务。建有两个校级研究机构:知识管理研究所和企业成长研究中心,成立了经济发展研究所等6个院级研究机构。学院利用北京市专家人才优势,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等著名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共完成了10多项国家级项目和28项省部级项目,荣获1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北京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经省部级鉴定,10多项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出版专著30多部,译著10多本,教材26本,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30余项。一些成果直接为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相关部门决策服务,间接地服务于北京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我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办公室电话:010-82427131理学院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具有应用数学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两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有数学系,统计学系,电子信息科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和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培养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统计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现有感器技术实验室、电技专业实验室、信计与统计专业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研究生教育实验室和大学物理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其中传感器技术实验室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本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88人,教辅人员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2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48%,教师中25人具有博士学位,41人具有硕士学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学和科研人员总数的75%,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2人;归国留学人员7人。学院有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2人。
  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军工预研和军工配套项目60多项,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07年实到科研经费700多万元。过去的几年中,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省部级奖16项,国内外专利16项。学院年均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论文被SCI、EI检索。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已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ISO9000认证。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在工业CT、图象处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理学院现有19个学生班,学生564人,近年来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奖励资助体系完善,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屡获嘉奖,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一次性宽口径就业率达到95%以上,并与北京首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校外实习基地。
  学院办公室电话:82427120
  6.信息管理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审计学(计算机审计方向)和管理科学5个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交叉渗透、协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和专业群落;学院拥有信息系统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信息系统综合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支撑该院的系统开发与应用、信息安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化(ERP)和计算机审计5个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信息管理学院拥有跨学院共建的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智能决策系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指导和科学研究工作。信息管理学院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强调发挥信息优势、注重实践教学、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专职教师49人。在专职教师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占42.9%;博士后3人、博士18人、硕士17人,占77.6%;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46人,占93.9%的比例。信息管理学院有二名教师先后代表学校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多名教师荣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项资助和荣誉称号。
  近年来,信息管理学院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同时推动了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近三年来,该院教师主持或参加在研的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22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达200多篇,其中有60多篇被SCI、EI和ISTP检索。目前,学院大多数教师都承担着市级或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在相关的专业教学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院教师获得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项,出版专著与教材30多部。学院还加强了横向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多年来一直与国家职能部门联合培训审计信息化高级专门人才,积极参加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先后有多名教师出国或赴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近年来,该院教师有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院办公电话:010-64884680,64884676,64884667(传真)
  7.人文社科学院设有行政管理、传播学两个本科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人文社科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信息传播系、哲学史学部、政治经济学与法学部4个教学系部,下设行政管理教研室、网络传播教研室、中文教研室、史学教研室、法学教研室、哲学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7个教研室。目前共有专职教师5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4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8人,共占全体教师的76%。人文社科学院的专业实行双证制(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人文社科学院在教学上突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除原有“办公自动化演示室”等实验条件外,2007年投资400余万元新建了传播学实验室。人文社科学院拥有固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近三年人文学院教师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27项,发表学术论文179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
  学院办公电话:010-82427107
  8.外国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4人,高级职称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海外留学或短期出国进修的教师近30人,具有比较雄厚的教学师资力量。
  外国语学院下设外语系、外语一部、外语二部,除专业英语外,还担任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等教学任务,开设了德语、日语、俄语等语种的课程。现有先进的语言实验室16个,英语语言自主学习中心1个,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常年聘请外籍专家授课讲学,保证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和翻译方向),为北京市及全国其他地区培养从事商务英语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级翻译人才。外国语学院参照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管理模式,从06级起在外语专业学生中施行“学科导师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提高。从一年级起,每个学生都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该学生的学科和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实用能力。
  学院办公电话:010-82427114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