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胜泉

  余胜泉,1973年出生于江西鄱阳,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985教育信息与技术科技创新平台A岗研究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媒体实验室主任。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教育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评价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资源、管理系统、课件互换标准)》;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研究》;
  大型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项目:
  《佛山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东莞市城域教育网络设计与实施》、《珠海市城域教育网络总体设计》、《广东省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北京市石景山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
  大型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出版技术规范与支持环境研究》、《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国家十五教育发展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等。
  在各类杂志与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CSSCI收录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30多篇,SSCI收录论文1篇(published b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CI收录论文1篇,ISTP收录论文1篇。
  部分论文在国内产生过重大影响,参与编写教材5部、出版科普著作4本,学术专著2本,多媒体软件光盘4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次。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顾问。
  讲授课程:
  《计算机网络》(本科),《教育技术新发展》(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知识媒体、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教育城域网、教育技术标准、智能学习环境与应用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主要参与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
  1.2005.12~20010.12:承担中央电教馆规划重点课题《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研究》,主管部门中央电教馆,合作单位是诺亚舟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胜泉;
  2.2005.6~2006.7:承担佛山市教育局的《佛山市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主管部门是佛山市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3.2005.4~2006.6:承担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的《新课程探究性教育资源建设》,主管部门是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余胜泉;
  4.2005.5~2006.5:承担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的《学科主题资源网站建设与区域性教育资源整合》,主管部门是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负责人余胜泉;
  5.2004.4~2004.12:承担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学资源立体化建设规范的研究与网络课程开发模板的设计》,主管部门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人余胜泉;
  6.2004.4-2004.12:承担佛山市《佛山市干部在线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FS40112009D)主管部门是中共佛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余胜泉;
  7.2002.7~2004.6: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波谱库总体系统建设及水体波谱分库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子项《波谱数据库总体方案设计与技术实现》,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8.2002.4~2003.4:承担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中的子项《评价分析与数据挖掘工具研究》,主管部门是科技部,负责人余胜泉;
  9.2003.9-2005.9: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主管部门是教育部,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0.2005.9-2008.9:《广州市荔湾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1.2003.9-2005.9:《佛山市禅城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2.2002.12-2008.12:《深圳市南山区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该项目主要通过在南山区实施信息化教学指导、教育资源整合等措施,整体推动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3.2002.10-2005.10:《广州市东山区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在小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跨越式教学法实施研究,实现这三个学科教学的跨越式发展,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14.2001.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作业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于2003年7月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项目负责人为沈复兴、余胜泉。
  15.2001. 2-2002.2:承担北京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网络教学研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6.2001. 2-2001.10:承担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研究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7.2001. 6-2001.12:承担学科四结合总课题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综合课例》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18.2001.5-2002.4:《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内容是建设东莞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并开发东莞办公自动化系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孙波、余胜泉。
  19.2002.2-2002.10:《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二期工程设计与实施》,该项目主要对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硬件设备进行全面升级、统一开发佛山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行政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并对佛山地区的学校主干教师进行全面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孙波。
  20.2002.4-2002.6:《珠海市教育信息网络总体规划》,设计了整个珠海市全市教育信息网络的规划方案,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1.2000.12-2002.12: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多媒体课件点播系统研究》,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何克抗、余胜泉。
  22.2000.12-2002.12:主持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研究(资源、管理系统、课件互换标准)》,项目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科技司,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项目验收,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3.2000.4-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支撑系统开发》的研究,在国内最早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为项目实际负责人,负责总体设计与开发;该项目已经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以及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24.1999.9-2001.6:承担国家远程教育工程中的研究项目:《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研究,教育部于2000年4月将该项目转为正式研究项目,何克抗、余胜泉主持,本人实际主持编写《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教育部正式发布;
  25.1999.9-2000.9:创办免费的在线学术杂志《教育技术通讯》,目前该在线杂志已成功发布三十多期,并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11建设项目支持。该杂志已在教育技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同,项目负责人为余胜泉。
  26.1999.8-1999.11:主持开发《基于WEB的通用题库系统》,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和COM组件对象模型技术开发,后台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获首届中国互联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大赛(Intel公司与中国电信主办)教育教学类一等奖。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组织与监控整个开发过程。
  27.1999.1-2000.9: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佛山地区教育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该项目有三个重点目标:一是建设覆盖整个佛山地区的教育信息网络,建设佛山教委的信息中心;二是开发佛山教委的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三是开发网络教学的支持系统。何克抗、孙波、余胜泉主持,本人负责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实际主持教学支持平台的开发。
  主要发表论文 :
  《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余胜泉、刘军,《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5期;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6期;
  《教育技术服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4-6;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余胜泉,《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9期特邀稿,P4~8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 (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Shengquan Yu,Minjuan Wang,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283;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 陈莉,《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P19~24;
  《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余胜泉、程罡,《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5期,P88~92;
  《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余胜泉、孙众,《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1期,P59-63;
  《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张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P56-59;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理念与策略》,余胜泉 张文兰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P5-10;
  《系统结构模式突破》,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第11期,P 19~20,
  《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下,P 60~62,
  《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余胜泉,马宁,《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11期,P14~19;
  《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2期,P66 ~71 ;
  《在线测试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余胜泉、李世亮、谢小林,2005年第11卷5期,P72~77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P 18~23;
  《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八期,P9-12;
  《 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Yu,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 October),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9-101。 (A leading journal indexed by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P50-56;
  《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5年第6期,P26-29;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余胜泉、陈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P27-31;
  《校校通“应用为本”四方略》,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3期,P52-65;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需要重新定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2期,P58-61;
  《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陈玲,《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P21~26+P41。
  《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开放教育研究,孙迪、余胜泉,2005年第2期:71-77 ,CSSCI
  《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一期,P7-8;
  《面向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路秋丽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一期,P75~79;
  《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39~41;
  《网校,往何处去?——网校的危机与转型分析》,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56~59;
  《从网络互连到应用互连——校校通的通途》,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教育资源管理的新发展》 余胜泉、朱凌云、曹晓明,《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
  《论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 ,余胜泉,马宁,《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 余胜泉 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2002)回顾与展望》 余胜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
  《基于互联网络的远程教学评估》,余胜泉、刘宝艳、《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
  《国际国内网络教学质量认证》,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期;
  《SCORM:E-Learning的国际技术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4期;
  《发挥特色推动国内外合作办学》,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6期;
  《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8期;
  《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余胜泉、谢巍峰,《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10、12期;
  《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2期;
  《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研究 》,余胜泉,俞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信息技术与理科学科教学的整合》,余胜泉、林君芬,《福建教育》,2003年第9、10期。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余胜泉、赵美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1期。
  《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2期。
  《学习对象开发工具设计》,陈天、余胜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四期;
  《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孙众、余胜泉,徐凤君,《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马 宁、余胜泉,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
  《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 ,王耀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五期;
  《网络课程评价》,朱凌云、罗庭锦、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问题与策略》,余胜泉,《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4期收录。
  《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罗庭锦、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第二期;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1期。
  《大型企业如何导入E-learning培训系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8期。
  《企业E-hr、KM 与E-Learning应如何结合》,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0期。
  《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2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余胜泉、吴娟、李文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三期;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双主教学模式研究》,林君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三册P67-7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
  《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想》,杨琰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786-79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
  《论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空间》,李士亮、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构建网络化学习的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曹晓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简述教学自动化研究》,马宁、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网络测评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
  《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001年第6期;
  《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1.2
  《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林君芬、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二期。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余胜泉,《教育技术》2001年第一期
  《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朱凌云、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杨琰华 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大道》 余胜泉 余冠仕 《中国教育报》2001 年10 月21 日;
  《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余胜泉 《图形图象学报》 2001年;
  《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专题》(《在WEB平台上交流》《构建个性化网络课程》《网上协作学习 马宁》《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共5篇文章),余胜泉、何克抗、陈天、马宁等,《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6月12日C版。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网络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第9期:53-57,64 二级学科最优期刊& CSSCI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中国远程教育》,2000.10
  《教育港依网而建——佛山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分析》,何克抗、余胜泉、孙波,计算机世界2000年11月27日C4版
  《构建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车皓阳 余胜泉 何克抗 发表于GCCCE2000
  《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3期。
  《教育中的虚拟现实》,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2期。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余胜泉,发表于《中国远距离教育》(现为《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六期。
  《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九期;
  《通用试题库的组卷策略》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WEB》发表于国际会议ICCE99(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Japan, November,1999),ISTP收录
  《中国“网校”的现状与未来》,余胜泉、何克抗,发表于《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6日第二版,《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征文。
  《基于Internet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余胜泉、何克抗,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
  主要出版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余胜泉、吴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综合课例》,余胜泉、吴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
  《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余胜泉、张建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余胜泉、林君芬、吴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综合课例》,余胜泉、吴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非线性编辑系统》,余胜泉、杨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1;
  《网络新生活》,大型信息技术科普丛书,一套5本,包括基础篇(《触网启航》)、教育篇(《学海网舟》)、娱乐篇(《交网情深》)、商务篇(《网市悠悠》)、上网速查篇(《上网一点通》),余胜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10。

自定义分类:
人物教育技术教授博士生导师
 
贡献者:
ilhr007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