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DS

1. Local Microwave Distribution System -- 本地微波分配系统


2. Local Multi-channel Distribution System -- 本地多信道分配系统


3.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ystem -- 本地多点分布式系统


4. 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 --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 区域多点传输服务技术
非常流行的一种利用了扩频与极化技术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基站覆盖大约2-10KM,能提供高达4.8G的带宽。适合与用户密集地区的无线接入。

LMDS是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s的缩写,中文译作本地多点分配业务。这是一种微波的宽带业务,工作在28GHz附近频段,在较近的距离双向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信息。

LMDS采用一种类似蜂窝的服务区结构,将一个需要提供业务的地区划分为若干服务区,每个服务区内设基站,基站设备经点到多点无线链路与服务区内的用户端通信。每个服务区覆盖范围为几公里至十几公里,并可相互重叠。

目前各国的核心网络建设均初具规模,基本可满足当前通信的需求。而突出的矛盾体现在接入网方面,即用户与核心网络的连接部分。这一问题是通信向宽带、智能、个人化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也把研究、发展和建设接入网列为重要任务。

从技术上来说,按照使用的媒介不同,接入网可划分为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分为移动无线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移动无线接入就例如我们熟悉的移动电话接入等,用户是可移动的,而固定无线接入与此正好相反,用户基本是固定不动的。按照这样的分类标准,LMDS属于无线固定接入手段,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宽带特性,可用频谱往往达1GHz以上。

随着Internet的高速普及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线接入手段无法跟上发展的速度:传统的铜线、电缆,已完全不能满足传输的要求,如果添加额外的调制和压缩设备,成本又往往是用户所不愿负担的;全光缆网络将是比较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对基础网络的要求过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折衷的光纤电缆混合方案(HFC)在很多国家并不适合,因为光纤与电缆往往掌握在不同的部门手中,由于法规的限制及各自利益的保护,混合使用难于实现。

普通的无线接入系统均是窄带系统,工作在450MHz、800MHz等,针对低速的话音和数据业务。而LMDS的宽带特性,决定它几乎可以承载任何种类的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和图像等,如下:

(1)话音业务

LMDS系统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服务,而且没有时延。系统可提供标准接口,如RJ-11。

(2)数据业务

LMDS的数据业务包括低速数据业务、中速数据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具体数据速率可支持1.2kbit/S-155Mhit/S,并支持多种协议,包括帧中继、ATM、TCP/IP等。

(3)图像业务

LMDS可支持模拟和数字图像业务,可提供的图像信道包括150条远程节目、10条本地节目,还可提供最少10条PPV节目信道。系统的信号可以从卫星来,也可以是本地制作的;可以是加密的,也可以未加密。

除了上述宽带特性,LMDS还具有无线系统所固有的优点,如建设成本低,项目启动快,建设周期短,维护费用低等。

(1)项目启动快,工程完成快

无线系统与有线系统相比,很大的优势在于工程的启动与实施非常迅速。尤其在大城市,有线工程往往要经过市政等部门的审批,因为对道路。绿地等环境破坏较大,而且施工量大,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2)前期投资比例较小,后期扩容能力强,投资回收快

LMDS系统的投资包括中心基站设备、用户端设备、网管系统和其它附加费用。由于LMDS是一种利用基站覆盖用户端设备的体制,所以在网络初期,只需小部分投资建立一个配置较简单的基站,覆盖若干用户即可开始运营。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可提高基站的配置,增加用户端设备,逐步扩容,逐步追加投资。所以投资回收也很快。

(3)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建设

在网络正式投入运营之前,往往很难准确推算用户的业务需求发展情况,传统接入网络中,用户对带宽和新业务的不断的需求往往使服务商深感头疼。而LMDS系统的基站、扇区覆盖体制,用户端设备的模块化结构,使容量扩充和新业务提供都很容易,服务商可以随时根据用户要求,添加所需的设备,提供新的服务。

(4)网络运行、维护费用比较低

这是无线系统自身固有的优势。

LMDS系统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服务区覆盖范围较小,不适合远程用户使用。

(2)基站设备相对比较复杂,价格较贵,所以用户少时,平均每用户成本较高。LMDS自身的特点,决定它更适合于大城市的城区或其他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

(3)由于工作频率高,通信质量受雨、雪等天气影响较大。

1.LMDS的带宽可与光纤相比拟,实现无线光纤到大楼,可用频带至少1GHz。与其他接入技术相比,LMDS被认为是最后一公里光纤的灵活替代技术。

2.光纤的传输速率高达10Gpbs,而LMDS传输速率可达155Mpbs,稳居第二。

3.LMDS可支持所有主要的话音和数据传输标准,如ATM、TCP/IP、MPEG-2等。

4.LMDS工作在毫米波波段,工作在20GHz~40GHz频率上,被许可的频率是24GHz、28GHz、31GHz、38GHz,其中以28GHz获得的许可较多,该频段具有较宽松的频谱范围,最有潜力提供多种业务

LMDS可以说是WATM(Wireless ATM)的第一个商用版本,无线接入利用10GHz或更高的微波解决,和WCDMA WLL相比LMDS的服务重点放在宽带数据业务上,传统的POST语音业务已经退居其次。网络的结构和WCDMA WLL等变化不大,控制中心完成多种业务的分离和协议转换,提供的SNI接口速率将从N×64kbit/s到2Mbit/s,甚至155Mbit/s,业务的多样性决定控制中心乃至基站使用ATM架构、IP或IP+ATM架构,以支持多种业务的QOS分配和管理。

控制中心的ATM服务组至少也应包含AALI、AAL2和AAL5的服务。实际上控制中心是一个ATM/IP交换机或ATM接入交换机。控制中心至基站的传输也多以ATM直联或 ATM over SDH的方式实现,对用户端来说室内电元NIU的功能更为复杂一些,需要由其完成WATM信元到通用ATM信元的互换,并以此为基础提供更多的FR、E1等接口。为了提高单站频率利用率,LMDS多采用64/16QAM调制技术,并采用多扇区覆盖,多的可达20余个扇区,每扇区接入容量高达200Mbit/S。LMDS基站至NIU的下行链路多采用TDM方式,上行链路采用TDMA或FDMA。由于LMDS针对高速率固定数据用户提供服务,没有或很少考虑半固定、移动用户(尤其是使用WLL手机上网的中低速数据用户),即没有提及用户移动性管理;而且目前ATM架构处理语音业务的低效率问题还没有统一有效的解决,所以虽然LMDS可以通过蜂窝组网构建宽带WLL,它还是更适合中小单位(企业、学校、医院等)的集团使用,而对目前中国以经营POST语音接入为主的电信运营商来说, LMDS WLL就象一个多点ATM传输网,而不像-- 一个为广大"散户"服务的经济型用户网。

目前市场上,研制和生产LMDS设备的厂商多集中于北美,如P-COM公司、北方电讯,新桥网络等。设备厂商们对LMDS设备的深入研究,主要是由于北美国家对LMDS的浓厚的兴趣,尤其是1998年3月FCC对频率许可证的公开拍卖更掀起了LMDS热潮。许可证拍卖后,中标公司开始着手建网工作,其中拥有多个市场LMDS许可证的Winstar公司从1998年年中开始,在美国的华盛顿特区、洛杉矶等大城市进行了LMDS系统安装。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中,Winstar公司采用的都是美国P-COM公司的LMDS系统。

P-COM公司是业界知名的,专业的微波设备厂商,产品线非常丰富,包括中小容量、长距离扩频数字微波设备,中容量数字微波设备,大容量SDH微波设备,宽带系统等。P-COM公司一直在致力于点对多点微波的开发研制工作,利用与朗讯、西门子、北电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的LMDS系统的研制更是轻车熟路,P-COM是最早可以提供LMDS系统的厂商之一。P-COM公司与美国本土,欧洲及亚洲的电信服务商有深厚的合作关系,在欧洲和美国本土的PDH微波市场占60%以上的份额,与Winstar公司也有长期的合作,包括提供LMDS系统。

1999年1月7日,P-COM与Winstar公司共同宣布,世界上第一套商用LMDS系统投入正式运行,利用P-COM公司的LMDS系统,为用户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会议电视、视频点播。LAN互连以及话音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商业效果。自此以后,P-COM与Winstar公司紧密携手,在美国本土以及国际市场,大规模开展LMDS业务。

LMDS在中国

目前,我国大型电信部门的数据网络骨干网的建设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一些地区已经初具规模,各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接入网的建设。LMDS以其大容量、多业务、易建设、见效快等明显优势引起了我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1999年7月,我国的第一套LMDS实验网在广东省的广州市开通,这套由P-COM公司为中国联通公司建立的LMDS网络标志着我国接入网发展的新起点。目前,中国联通公司的LMDS实验网正在测试和调制阶段,如果实验成功,LMDS也许会在中国掀起一次通信技术革命的高潮。


自定义分类:
通信技术光通信
 
贡献者:
jxwnwh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