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目录·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学院简介
·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教育简介
·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电气信息学院工作机构一览表
·校级品牌专业-检测技术与仪器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学院简介
  电气信息学院是武汉工程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是自动化系。学院早在1977年就开始招生,向国家输送的毕业生遍及全国及全世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本院以培养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自动化的开拓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重,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兼顾。学院毕业生和在校生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比例在前5%以上。自1992年以来,本科生每年都有作品选送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国大学生应用科技发明大奖赛,湖北省大学生实用发明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湖北省“汇凯杯”大学生科技发明竞赛等,获奖颇丰,许多毕业生成为所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术带头人。
  电气信息学院现有四个本科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1个硕士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1个校扶持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学院下设5个专业教研室:自动化教研室、电气工程教研室、检测技术与仪器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2个基础教研室:电工教研室,电子教研室;1个研究所:自动控制中心;1个实验中心。
  并且与Altera 公司建有sopc联合实验室,是altera公司为数不多的高校合作伙伴之一。学院也是与美国德州仪器建有联合实验室的中部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研发能力较强。
  并且与美国Ti公司建有DSP联合实验室。
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教育简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硕士点2001年获省批准立项,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
  检测技术是自动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仪表又是自动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技术朝着集成化、小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虚拟仪器进一步拓宽了智能仪表的研究领域;现场总线的应用,使计算机、通讯与智能仪器仪表结合,形成了现代过程控制检测技术和装置的主导发展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石油、化工等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探讨过程检测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研制新型智能仪器仪表和测控系统。近年来,我们在“变值系统误差判据及限定条件”、“基于多元差分方程算式造气炉气化层温度测量”、“工频信号相位与幅值测量新方法”、“同阶系统同时镇定和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有限二阶矢量测噪声系统建理论与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研制了“超声波测厚仪”、“智能流量仪”、“油井钻压数显指重表”、“指重校验仪”等智能化检测仪表。近三年共发表论文 100多篇,科研进帐400余万元,研究成果多项获奖。
电气信息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陈国平,男,出生于1958年2月,学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变量解耦控制技术、优化控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软测量与推理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等。
  工程应用包括:PLC、DCS、FCS工程应用;批量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主要从事先进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其工业应用、FCS诊断技术的研究。
  陈家林 男,出生于1962年3月,硕士,副教授。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教师。1988年在石油学报发表的“有杆抽油井井下功图的一种快速计算方法”一文提出的以快速傅立叶变换和矩阵运算为基础的油井功图快速算法已广泛用于全国各油田抽油井工况诊断,被称为陈氏算法。先后主持过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江汉石油管理局等科研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软件铜牌奖1项;国家级新产品2项;获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还被授予江汉石油管理局首批“中青年科技明星”,首批“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等多个荣誉称号。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发明专利1项。
  目前,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油气井智能井系统研究、智能完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陈 杰,男,出生于1958年9月,硕士,副教授。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电信学院教师。在西南化工研究院工作期间负责“变压吸附制氢装置”的自动化设计,该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负责“CHP-101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开发”等4个科研项目,合同总额87万,已进60万。先后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4篇(第一作者3篇)。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
  目前主要从事高等过程控制,系统建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冯先成,男,出生于1968年6月,硕士,副教授。
  先后主持、参加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企业重点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6余篇,其中7篇被EI收录;主编、参编教材二部;
  目前,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网络管理、宽带接入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杨述斌,男,出生于1971年12月,硕士,副教授,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信号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及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基于形态学和视觉仿生技术的图像信息处理研究” ;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底地形三维感知与三维重建研究”、激光水下三维成像新方法研究” ;国家“863”计划项目“水下热液喷口目标识别技术”及国防科技(电子类)预研基金项目“基于形态学的三维图象信息处理研究”和国防科技(电子类)95重点项目“激光水下成像关键技术研究”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委的科研课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信号处理实践教程》两部。
  胡中功,男,出生于1965年6月,硕士,教授。
  武汉工程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先后主持多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晨光计划等项目的研究。目前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指导1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一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2004年获湖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教研项目《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省级二等奖。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控制和鲁棒控制领域。
  谈宏华,男,出生于1963年01月,博士,教授。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教授,现代自动化技术教学团队负责人。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7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超过24万元。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4名。
  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平台。目前,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汽车、船舶和实验测试设备等行业。
  江卫华,男,工学硕士, 副教授,1965年10月出生。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教师。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系电子技术专业。1986-1994年在武汉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研制成功了SJT-UV-1全频段解调器系列产品。1995年至今,在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从事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1998年9月-2001年6月,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006年3月赴日本立命馆大学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对三维位置控制系统软硬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了激光振镜雕刻机,并对基于串口运动控制器作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在国内外行业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方向:计算机控制、激光加工及伺服系统。
  沈 斌,男,出生于1974年2月,博士。
  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以及武汉工程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5篇,先后指导四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一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
  目前主要从事无线多跳网络、MESH网络以及智能网络方面的研究。
  黄元峰,男,出生于1966年2月,硕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自动控制理论应用、液压伺服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曾主持完成8项横项研究项目,科研进帐200多万,作为重要参研者参与完成3项省级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EI收录;主编出版教材3部,其中《微机控制技术》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5年以来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
  王龙海,男,出生于1966年5月,博士,副教授。
  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4项。2002年获 “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2007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17篇。
  目前,主要从事硅基集成铁电学器件的设计与集成、集成电路设计与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邹连英,女,出生于1977年5月,博士。
  先后主持参与企业以太网控制器、音频功率放大器等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SOC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杨 帆,女,出生于1966.10月,硕士,教授。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教师,先后主持湖北省重点科技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企业、事业单位项目20多项。先后获中国石油化工自动化科学技术三等奖、武汉市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武汉工程大学为第一单位的研究论文50多篇,先后指导研究生6名。
  研究方向:智能仪器及测控系统。
  文小玲,女,出生于1962年5月,副教授。
  先后于1983和199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机专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学科的博士学位。先后主持和参加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横向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运动控制系统》本科教材一部。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1名。
  目前,主要从事铂电阻非线性校正方法、高精度智能温度测控系统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赵振华,男,出生于1953年5月,副教授。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先后主持和参加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企业委托重大项目等10余项,科研经费近300万元。作为主要完成人,二个项目通过省级鉴定,一个项目(产品)获国家计量局颁发的计量生产许可证,先后获湖北省一轻工业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江汉石油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教材各一部。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1名。
  目前,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智能仪器,RFID技术与应用,计算机过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熊俊俏,男,出生于1966年1月,硕士,副教授。
  现为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教师。先后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还被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赛前辅导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翻译专著2部,出版教材2部(副主编)。目前,主要从事扩频通信与短波通信网、无线传感网络应用、EDA与智能仪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电气信息学院工作机构一览表
  学院党委
  书记:王雪梅
  副书记:黄 艳
  委员:王雪梅 黄 艳 聂绪学 沈 斌 赵振华 戴丽萍
  学院行政
  院长:秦实宏
  副院长:文小玲
  副院长:聂绪学
  副院长:沈 斌
  副院长:黄 艳
  学院工会
  主席:聂绪学
  委员:聂绪学 范文波 程 莉 许 楠 刘 霞
  学院团委
  书记:任鹏
  委员:
  学院办公室
  主任:范文波
  学院教学管理科
  科长:王晓慧
  教研室(中心)主任
  自动化教研室: 陈裕国
  电气工程教研室: 江卫华
  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 杨帆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赵振华
  通信工程教研室: 熊开盛
  电工教研室: 罗明
  电子教研室: 戴丽萍
  实验中心: 郭德文
  创新中心: 陈家林
  教工党支部书记
  教工第一党支部:刘霞
  教工第二党支部:陈家林
  教工第三党支部:赵振华
  教工第四党支部:戴丽萍
  学院学生管理小组
  学院学术委员会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校级品牌专业-检测技术与仪器简介
  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于1995年从自动化及仪表专业独立出来,同年开始招生。在校、院两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通过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该专业成为电气信息学院的支柱专业之一。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0人。检测技术计自动化装置为省级重点学科,并于2003年成功申报“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专业硕士点,已招收研究生人数为近60人。2004年该专业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过程控制仪表及计算机装置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本学科已形成一支有学科责任教授、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稳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100%。在专业教师队伍中,有硕士生导师8人,本专业有2人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2人为化工仪表行业理事会理事。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已经建成现代测控技术综合实验室,检测仪表实验室,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及7个导师研究室进行本科生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本专业在南京磷化公司、川仪集团、武汉葛化工业集团公司、武汉工程科学技术设计园、湖北宜化、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所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共承担国家级项目3项;获国家级成果奖项四项,省级研究项目17项,鉴定成果2项;有省级成果奖 项; 发表科学论文200余篇(近三年发表的有110篇),其中近三年在国际学术会议CISSE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6篇,并且13篇被EI或SCI收入。科学研究方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在检测技术及自动化控制领域,智能仪器仪表等技术等领域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他们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武汉工程大学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2003届毕业生56人,一次性就业率98%。近两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发表科学论文5篇,获得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三等奖三项,湖北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论文奖14项(不包括国家级三项); 本着为湖北省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我校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一直在进行本科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教学模式上,形成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加强实践环节、又注重因材施教,注意特长生和特优生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训练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给我省在检测技术及自动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为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企业家。他们工作于国防、电子、教育、化工、仪表等行业,社会反映良好

自定义分类:
通信信息大学电气武汉工程大学
 
贡献者:
01070801风元素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