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区

  微小区(microcell)是在宏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但在社会活动中,也指基于手机微端的小型社区,它服务于社区居民生活,通过无线端群组沟通畅享沟通乐趣。

  蜂窝移动通信中小区是指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在每个小区内设置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同时,又可在MSC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用户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见附图:移动通信中的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以及基站发射功率可以根据用户的密度进行调整。小区根据覆盖半径大小可分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等。宏小区是最常用的小区设计形式,覆盖半径约1~30km。

  微小区(microcell)是在宏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发射功率较小,一般在1W以下;基站天线置于相对低的地方,如屋顶下方,高于地面5m~10m,传播主要沿着街道的视线进行,信号在楼顶的泄露小。因此,微蜂窝最初被用来加大无线电覆盖,消除宏蜂窝中的“盲点”。同时由于低发射功率的微蜂窝基站允许较小的频率复用距离,每个单元区域的信道数量较多,因此业务密度得到了巨大的增长,且RF干扰很低,将它安置在宏蜂窝的“热点”上,可满足该微小区域质量与容量两方面的要求。

  微小区覆盖面积并不一定是圆的。发射天线的高度可以和周围建筑物高度相同或者略高于或者低于。通常,根据收发天线和环境障碍物的相对位置分成两类情况:LOS(视距)和NLOS(非视距)情况。

  在实际的宏蜂窝小区内,通常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微小区域。一是“盲点”,由于网络漏覆盖或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造成阴影区域等原因,使得该区域的信号强度极弱,通信质量低劣;二是“热点”,由于客观存在商业中心或交通要道等业务繁忙区域,造成空间业务负荷的不均匀分布。以上两“点”问题,往往通过设置直放站、分裂小区等办法来加以解决。但从原理上讲,这两种办法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直放站实质是一个宽带放大器,设置不合理(括选址及安装等)或设置得过多,都极易造成对周围信号的干扰;小区分裂实质就是采用使宏基站变密的办法(即将覆盖面大的基站分裂成覆盖面较小的基站)来增加系统的容量,但当基站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干扰和基站接入等问题,这种办法将难以再进行。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剧增,这些方法更是难奏其效,这样便产生了微蜂窝小区(microcell)技术。

  随着蜂窝移动电话的发展, 单位面积用户密度越来越大,但无线的频谱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频谱内容纳更多的用户,只能采用小区分裂的方法,增加频率重复使用次数,以提高单位面积容量,适应密集的用户需要。换句话说,采用小区分裂的方法, 最后实行微小区使单位面积内的信道容量和该面积内的用户密度需求相适配。

  微小区结构主要分两大部份,一部分放置于施主基站, 与微小区无线基站相联,称之为“微小区施主接口设备” ,一部分放置于远端微小区,称之为“远端微小区收发讯机” 。

  中间的传输介质可以使用23GHz微波,亦可以使用光纤,用微波则称之为“微波微小区” ,用光纤则称之为“光纤微小区” 。

  在实际设计中,微小区作为无线覆盖的补充,一般用于宏小区覆盖不到又有较大话务量的地点,如地下会议室、娱乐室、地铁、隧道等。作为热点应用的场合一般是话务量比较集中的地区,如购物中心、娱乐中心、会议中心、商务楼、停车场等地。而在话务量很高的商业街道等地则可采用多层网形式进行连续覆盖,即分级蜂窝结构:不同尺寸的小区重叠起来,不同发射功率的基站紧密相邻并同时存在,使得整个通信网络呈现出多层次的结构。相邻微蜂窝的切换都回到所在的宏蜂窝上,宏蜂窝小区的广域大功率覆盖可看成是宏蜂窝上层网络,并作为移动用户在两个微蜂窝区间移动时的“安全网”,而大量的微蜂窝则构成微蜂窝下层网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贡献者:
jxwnwh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