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数字化主要有压缩与非压缩两种方式。较早出现的数字音频播放机,如CD唱机和DAT录音机,均采用线性PCM编码来存储音乐信号,为非压缩方式。在高质量要求的音频工作站和数字录像机(如DVCPRO)上,现在也采用非压缩的格式。
我们目前常见的MPEG、Dolby Digital、DTS等则为压缩方式。压缩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有损压缩的目的是提高压缩率,降低占用系统资源。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采样速率、样本分辨力(精度)和数据率。
世广数字卫星广播系统的信源编码技术采用MPEG-2.5第三层声音编码算法。第三层编码算法最复杂、延时最大、效率最高。因此对一定的数据速率,第三层协议得到的音质最好。当然,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8—128Kbps范围的不同速率。声音质量可达到CD音质。
非压缩编码(PCM)
声音之所以能够数字化,是因为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不是无限宽的,主要在20kHz以下。按照抽样定理,只有抽样频率大于40kHz,才能无失真地重建原始声音。如CD采用44.1kHz的抽样频率,其他则主要采用48kHz或96kHz。
PCM(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主要经过3个过程:抽样、量化和编码。抽样过程将连续时间模拟信号变为离散时间、连续幅度的抽样信号,量化过程将抽样信号变为离散时间、离散幅度的数字信号,编码过程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成为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
压缩编码
PCM虽然为无损压缩,但由典型的音频信号表示的信号特性没有达到最佳,也没有很好的适应人耳听觉系统的特定要求。PCM的数据量过高,从而造成存储和传输方面的障碍,因此必须使用相应的技术降低数字信号源的数据率,又尽可能不对节目造成损伤,这就是压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