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v2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路由协议是一种相对古老,在小型以及同介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种路由协议。RIP 采用距离向量算法,是一种距离向量协议。RIP在RFC 1058文档中定义。

RIP使用UDP报文交换路由信息,UDP端口号为520。通常情况下RIPv1报文为广播报文;而RIPv2报文为组播报文,组播地址为224.0.0.9。RIP每隔30 秒向外发送一次更新报文。如果设备经过180 秒没有收到来自对端的路由更新报文则将所有来自此设备的路由信息标志为不可达,若在240 秒内仍未收到更新报文就将这些路由从路由表中删除。

RIP 使用跳数来衡量到达目的地的距离,称为路由量度。在RIP 中,设备到与它直接相连网络的跳数为0;通过一个设备可达的网络的跳数为1 ,其余依此类推;不可达网络的跳数为16。

RIPv2——RIP版本2

RFC 1388 [Malkin 1993a]中对RIP定义进行了扩充,通常称其结果为RIP-2。这些扩充并不改变协议本身,而是利用RIPv1中的一些标注为“必须为0”的字段来传递一些额外的信息。如果RIP忽略这些必须为0的字段,那么,RIP和RIP-2可以互操作。

选路域(routing domain)是一个选路守护程序的标识符,它指出了这个数据报的所有者。在一个Unix实现中,它可以是选路守护程序的进程号。该域允许管理者在单个路由器上运行多个RIP实例,每个实例在一个选路域内运行。

选路标记(routing tag)是为了支持外部网关协议而存在的。它携带着一个EGP和BGP的自治系统号。

每个表项的子网掩码应用于相应的I P地址上。下一站I P地址指明发往目的I P地址的报文该发往哪里。该字段为0意味着发往目的地址的报文应该发给发送RIP报文的系统。

RIP-2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鉴别机制。可以指定RIP报文的前20字节表项地址系列为0xffff,路由标记为2。表项中的其余16字节包含一个明文口令。

最后,RIP-2除了广播外,还支持多播。这可以减少不收听RIP-2报文的主机的负载。

RIPv2是增强了的RIP协议,定义在RFC 1721和RFC 1722(1994)中。RIPv2基本上还是一个距离矢量路由协议,但是有三方面的改进:

1、使用组播而不是广播来传播路由更新报文,并且采用了触发更新(triggered update)机制加速路由收敛,即出现路由变化时立即向邻居发送路电更新报文、而不必等待更新周期是否到达。

2、RIPv2是一个无类别的协议(classless pretocel)可以使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也支持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这些功能使得网络的设计更具伸缩性。

3、第三个增强是RIPv2支持认证,使用经过散列的口令字来限制路由更新信息的传播。
其他方面的特性与第一版类同,例如以跳步计数来度量路由费用,允许的最大跳步数为15等。
距离矢量算法要求相邻路由器之问周期性地交换路由表,并通过逐步交换把路由信息扩散到网络中所有的路由器。这种逐步交换过程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会形成路由环路阵(Routing Loops),使得各个路由器无法就网络的可到达性取得一致。  

自定义分类:
CISCOCCIE路由协议RIPRIPV2
 
参考资料:
RFC文档,《TCP/IP详解》。
《RIPv2协议》
 
贡献者:
狂风暴雨homeahome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