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多媒体研究所

  [研究所简介]
  1992年10月,由无线电工程系领导提议,经东南大学科研处批准和南京市公安局备案,原信息工程教研室(45教研组)的部分中青年教师成立了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科研处批准吴乐南任所长,张树林、陈宁任副所长,富煜清为总工程师。
  1999年,“信息工程教研室”与“数字信号处理研究室”合并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属于无线电工程系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多媒体技术研究所就成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一个分支机构。
  2000年,学校组建校级研究/工程中心,多媒体技术研究所被批准为“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吴乐南任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东南大学多媒体技术研究所主要研究各种媒体(特别是图像和视频)信息的采集、压缩、传输、处理、识别、理解、表示及展现,目前分为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和通信信号处理3个研究方向。
  1 多媒体信息处理
  1.1 数据压缩
  数据压缩是多媒体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已完成与此有关的课题20余项(详见“科研项目”),获奖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内容涉及图像、图形/二值图像、视频、语音、音频及工程振动信号等多种媒体;范围覆盖太空(卫星遥感图像、火箭遥测数据)、空中 (机载SAR图像)、地下(石油测井信号)和海底(地球物理勘探信号)。研究成果《数据压缩的原理与应用》出版后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此改编的《数据压缩》已作为国家级“九五”重点教材出版(2005年10月又出版了第二版)。受电子工业出版社委托,承担了《Data Compression》的翻译。参与了国家信息标准化委员会多媒体技术专业分委会组织的将JPEG、MPEG等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一系列翻译、审定工作。
  1.2 图像/视频的处理和传输
  图像与视频都是对视觉媒体的表示,我们曾承担了多项图像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课题,研制了多种图像/视频采集卡、压缩卡以及“IP数字摄像头”,开发了“数字硬盘录像机”、“数字图像智能监控远程报警系统”、“医学影像通用处理系统”和“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监控系统”等产品, 取得了“四画面图像采集器智能监控装置”发明专利,建立了网络化多媒体监控系统的实验测试平台。经Intel(中国)公司授权,编译出版了《PC平台新技术MMX》;出版了《多媒体及其相关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多媒体系统:软硬体、原理及应用》(在台湾出版)和《多媒体及其通信技术》等著作。目前还在研究图像的超分辨处理与恢复等。
  1.3 数字媒体广播
  数字媒体广播是多媒体信源压缩与多媒体数据传输和多媒体信息展现的结合应用,我们主要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研究窄带的数字AM/FM广播及其虚拟无线电实现,开发数码收音机及其IC芯片和多媒体广播应用软件,推进窄带多媒体无线广播的产业化等。公开、转让了“向下兼容的调幅广播数字化传输方法”的发明专利,提出了“基于调频、调幅 广播的电子报纸播送与接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另外正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手机和PDA的数字化电视接收和软件化数字电视机顶盒等。
  2 智能信息处理
  2.1 信息获取
  对各种信息的采集和获取是进行各种处理的前提。我们曾研究了对于味觉(如液体浓度与成份)媒体信号的实时传感和采集方法。利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传感器系统已形成产品,自行开发了光纤光谱仪和光纤温度传感器,取得了“自启动型数据采集器”、“一体化专用信息采集终端”和“纵向分布式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等专利授权。还在开发超高速大容量的数据采集系统,和空中无线电信息获取系统。
  2.2 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赋予系统以某种“智能”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曾涉及过对于身份证号码、汽车牌照、人像、印章、新旧纸币、运动目标等的自动识别,以及MPEG-7国际标准中的基于图像内容的检索,公开了“四画面图像采集器智能监控方法”发明专利。目前主要研究生物特征识别中人脸的自动识别,以及空中无线电信号的自动分选与识别。
  2.3 智能建筑/智能小区
  所谓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4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使其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经济的环境。我们主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智能建筑、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参加起草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和建设部《智能化小区系统设计导则》,出版了《智能小区系统工程技术导论》,起草了公安部“警用远程监控数据格式与接口”和建设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第9部分:城市电视监控技防系统监控网络通信协议”两个行业标准。还通过创办科技型公司承接、完成了数十项实际工程,总额数千万元。
  3 通信信号处理
  3.1 软件/虚拟无线电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VLSI工艺的发展,在无线电设备中已有可能、也正在把宽带A/D和D/A尽可能贴近天线,从而产生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我们主要研究基于软件的空中无线电信号的检测、定位、分选、解调、解码等;30MHz-3GHz频段分布式无线频谱监测系统的数字化处理;雷达脉冲压缩波形的优化设计等。提出了“构造低峰值旁瓣雷达脉冲压缩波形的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
  3.2 联合信息处理
  我们认为,所谓通信中的联合信息处理,就是把数字传输系统中从信源到信宿的全部信息处理、信号变换和信道传输环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的总体最佳为优化目标的信息处理过程。我们主要研究信源-信道联合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的神经网络实现,微弱信号的随机谐振(SR)检测和混沌检测,通信信号的非线性处理和盲处理,以及基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移动定位与导航等。提出了“基于数字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电组合定位方法”和“用于非同步输入数据的平滑滤波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
  3.3 超窄带通信
  频率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所谓“超窄带通信”,即希望在单位频带内传输更高的码率。我们主要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研究、企业委托以及国际合作等项目,研究与开发超窄带(UNB)高效调制的理论、技术、产品、系统和ASIC芯片。公开了“高频带利用率的信息调制和解调方法”、“等幅的高频带利用率的信息调制与解调方法”和“A Modulat-ion Method for High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Frequency Band”等发明专利。2004年为在美国召开的“Comput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国际会议组织了“超窄带通信”分会。

自定义分类:
无线电东南大学研究所
 
贡献者:
3G不好说
Copyright © 1999-2024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