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烈光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通信网络及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并得到应用。先后荣获1987年度、1990年度、2002年度三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荣获省部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8项;1992年荣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发表论文约150篇,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方向:

通信传输/接入网络理论与系统及其ASIC(专用集成电路)与SOC(片上系统)及NOC(片上网络)设计研究。

在研课题:

万兆以太网、RPR城域网,宽带无线接入与无线城域网,高速单芯片集成MSTP,GPON,高速SOC/NOC设计与测试,通信NGN(下一代网络)接入与传输理论与系统。

课题组芯片设计研究环境与成果:

课题组积累了十多年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基础、经验、研究环境并获赠数百万美元芯片后端设计工具,与企业有良好合作。课题组为本组研究成果创造MPW流片(科研试验型)和ASIC投片(生产应用型)支持条件。

芯片开发成果:

本课题组自主开发、自主技术设计、成功投片并得到应用的芯片:我国第一片大规模通信专用芯片THMT001A、THMR001(1988年,3um工艺),复分接片MXTR2301(1993年,2um工艺),多功能复分接片MXZW68231(1997年,0.8um工艺),系列SDH芯片MXHO155-2(1998年,0.5um工艺)、MXLO21E1-3(1999年,0.35um工艺)、MXDC8×8-4(2001年,0.35um工艺)、MXTULP×8-5(2002年,0.25um工艺),TDM over Ethernet芯片,光以太网环路芯片,Ethernet over 4/8E1芯片,万兆以太网芯片MX10GE-7(2005年,0.18um工艺),RPR(弹性分组环)芯片MXRPR-9(2005年,0.35um工艺),单片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芯片MXMSTP-6(2006年,0.18um工艺,600万门/片)等(点击可看到正在应用的芯片的说明)。

学术兼职: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光通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评选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科协理事。

Copyright©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我们 | 沪ICP备12002291号-4